邵陽新聞網6月15日訊(通訊員 肖鶴洲 劉輝)6月14日,隆回縣民政局牽手邵陽市慈善超市隆回店、隆回縣大東山志協(xié)、隆回一笑堂醫(yī)院舉辦了“濃情端午‘粽’是情”關愛“993861”活動,打出了“學史唱‘1234’愛民曲,力行織‘放管服’保障網”的組合拳。
隆回縣總人數130萬,其中“99”即60歲以上老年人21.45萬人,占比16.5%;“38”即留守婦女11.6萬,占比近9%;“61”即留守兒童7.6萬,占比近6%?!?93861”人數占民政救助對象的80%以上。該局推進“資金+物資+服務”社會救助領域“放管服”改革,織牢“993861”民生保障網。
一擴面二提標三優(yōu)化四目標,實現放得下。按照“四個不摘”要求,保持過渡期內民生保障政策總體穩(wěn)定。適度擴面,將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、重殘人員參照“單人戶”納入低保,并逐步擴大到三級精神(智力)殘疾人。提高救助標準,社會救助資金投入由省市縣三級分擔,低保和殘疾人兩項補貼納入民生實事項目,城市低保標準不低于570元每月,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374元每月;農村低保標準不低于4380元每年,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235元每月,殘疾人兩項補貼均提高到70元每月。優(yōu)化審核確認程序、審核審批流程和頂層設計,農村低保審批權下放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、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、受助人申請與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同步、臨時困難救助“關口”前移,最大限度減少審核審批所需的證明材料。達成救助主體多元化、救助形式多樣化、救助物資多種化、救助經驗多點化四個目標,政府單一主體向“政府+社會組織”等多元化主體轉變;在“資金+物資”救助的基礎上,以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形式有針對性地提供非物質救助服務;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需求,在普惠基礎上提供個性化幫扶;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“放”經驗、“管”經驗、“服”經驗。
一告知二承諾三代辦四機制,實現管得好。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,統(tǒng)一規(guī)范告知的內容。對辦理時限和服務保障實施承諾制。創(chuàng)新社會組織管理,引導志愿者對進入受理程序的高齡老人、行為能力缺失人實行全程代辦(幫辦)?!耙婚T受理”機制,提高審批服務效率;“一證申請”機制,跑一次就辦好;“一鍵核對”機制,精準識別救助對象、精準使用救助資金,對1324名疑似違規(guī)享受低保、殘疾人補貼對象和34名疑似“死亡?!眴雍瞬?;“一體聯(lián)動”機制,數據共享、平臺共融,形成工作鏈。
一預警二核對三整改四服務,實現服務優(yōu)。5個工作日建成困難群眾監(jiān)測預警數據庫,主動發(fā)現“漏保”,實現應保盡保。開展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,全縣19000余戶27800余名農村低保對象實現新增與復核“兩個100%”。對漏保、錯保、違規(guī)保進行及時整改。堅持整合資源打通平臺,新時代文明實踐與社會救助相融合。開展“志愿者(社工)+四方協(xié)議+養(yǎng)老”專項行動,留守婦女“五個一”關愛行動,“把愛帶回家”合力監(jiān)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行動和“慈善助殘”系列行動,實現資金救助、物資幫扶、服務陪伴一體化推進。